知識是流通,專精於某一個領域閱讀很重要,但在不同類別的書籍間切換,會換來更多的觸發知識,雖然我很少登山,看了《登山食:台灣第一本!登山、露營、健走的野炊聖經》才發現,真正的登山是一門大學問,所有的行李最重要的是,輕量化的食物,因為在登山的過程裡,會消耗許多的人體能量,因此也把重心擺在「登山食規劃計畫」上。
為什麼登山食如此重要?作者在書開頭,先說明登山容易肚子餓的原因,因為登山是運用到全身上下的運動,登山須負荷自己的體重與裝備的重量,在傾斜面上上下下移動。上山屬於違反地心引力將重心抬高的運動,下山則是靠雙腳肌肉持續踩煞車控制全身運動,因此能量消耗高,肚子會餓得比平常快。
登山的三餐重要,適時補充能量的隨身口糧也很重要,因為這是在登山途中能夠一直維持體力的原因,如果沒有挑選好適當的登山食物,會導致一個人變成食物的馱獸,也可能面臨到氣候不佳無法當場享用熟食或是食物在中途受到氣候影響腐敗,而事後這些食物的垃圾,還必須如同登山前一起跟著人下山,因此如何挑選質輕能量高的登山食物,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引用書中內容:
1.登山攝食範例:
→早餐5-6點左右(自宅)
→隨身口糧8點左右(開始登山前)
→隨身口糧10點左右 (登山途中小憩)
→午餐:12點左右
→隨身口糧:15點左右(登山途中小憩)
→晚餐:18點左右(殖山結束後,最晚在結束的2小時內吃晚餐。
2.登山食七項知識
→人各有所好:人吃的食物種類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性能也會出現差異。
→糧食要自己搬運
→想吃的不見得能吃:登山途中能吃的食物有限
→烹調必須不花時間:在山上烹調的重點,應放在迅速完成料理,充分品嚐上面,也要考慮節省燃料的課題。
→肚子不餓也得吃:達到極度疲勞時,消化器官的運作會遲緩,所以無論肚子多餓,也不會想吃東西,但是什麼都不吃的話,恐會導致低血糖虛脫症狀。
→一次不要吃太多:集中在一餐攝取太多食物,會造成腸胃消化器官極大負擔,導致內臟疲勞。
→想吃時不見得隨時能吃:登山會因為天候影響,使行程大幅變動,如準備好便當,遇到下雨無法享用。
作者是日本人,分享的登山食計畫中的食物,有一些是沒有看過的,可以當作一個參考,他同時也提倡要準備多種口味的食物,不要只用單一口味(如甜)就當作登山食物,如果想要登山的人,可以看看本書,作者在書中有提到「抗脫水飲料、抗疲勞飲料、登山料理(日式飯糰、麵包、米飯、肉類、鮮蔬、湯品、麵類、醃梅子麵線之類的輕食、肉桂煉乳熱可可熱飲、黃金櫻花蝦起司煎餅之類的小菜,連紅豆泥可麗餅等甜點也有,看完前面一堆登山食和登山事項介紹後,就會在最後一章節,告訴你要如何擬定登山食計畫,看到最後時,感覺是一本很實用的登山食工具書。
【內容簡介】
登山健走的高強度比平日生活大許多,只靠三餐進食絕對不夠,必須隨時隨地補充營養才行。若疏忽這點等到感覺肚子餓才吃,將因為消化時間來不及轉換能量而導致身體失衡。
因此,在制定登山健走計畫時,必須備妥「高能量食物」,以及「數量計算」也需充足,才不至於敗興而返,甚至發生無法挽回的意外危險。
●登山食終極輕量化,不必一路揹到死!
◆選對高能量食物,學會「冷凍乾燥技術」與採購「乾貨」的竅門。
◆學會空間不浪費收納術,以及懂得挑選質輕、能折疊堆置的輕巧化器具。
◆ 野炊燃料不浪費,擁有燃料種類與爐具結構知識,懂得「快速烹調」與「保溫訣竅」。
◆ 學會回收清潔與垃圾極小化技巧,不產生「揹著廢棄物」趴趴走的窘境。
這些技術與訣竅,你都能在《台灣第一本!登山、露營、健走的野炊聖經》完整學會!
【作者介紹】大森義彥
東京教育大學體育學碩士,長期擔任高知大學教授,是體育科及運動科學的專家達人。自中學時代即被山野魅力所傾倒,曾擔任過高知勤勞者登山會會長。著作等身包括了有《讓你體力源源不絕的登山活動》、《打造登山強健體魄》、《健康長壽登山》等暢銷書。
註:
1.出版社:方言文化
2.出版日期:2017/08/30
【出版書籍心得連結】
2016年【年度精選】推薦書單:推理、懸疑、犯罪、奇幻小說…
2016年【年度精選】推薦書單(心靈勵志、生涯規劃、其他小說…)
【相關「原創言情小說心得」連結】
▲歷年心得連結:原創言情小說
2016年原創言情小說推薦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