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是一本吸引人的敘事體小說,它透過一名殺人犯和作家麥可芬克爾相互鬥智、交談的過程,舖陳原為《紐約時代雜誌》特約作家麥可芬克爾在研究報導造假事件後的名譽掃地和他為何積極想與一名盜用自己姓名的殺妻兒罪犯進行深入陌生人隱私的交談原因,不料原本該是互相利用的局面,最後演變為一發不可收拾的雙方想法及過去經歷交流行動,他們成了以聲音和文字交流的另類朋友。
一篇偽造報導讓《紐約時代雜誌》特約作家麥可芬克爾成了媒體界討伐的對象,也丟了《紐約時代雜誌》的工作,就在他準備當個鴕鳥躲起來的時候,他接到一通電話詢問自己對於一名殺害妻子和三名孩子的男人盜用自己名字在墨西哥行騙的事,那讓他彷彿窺見了作家生涯的曙光,他到監獄去探視殺人嫌犯克里斯汀隆戈、不斷寫信或是打電話和對方進行交談,就是想要從他的身上取得更多獨家報導,也得知他之所以盜用自己的名字是因為他是自己的筆迷,最後兩人的關係就變成一種比陌生人還要親近的奇妙關係,他們見過面,也沒有打算在對方如果真能從監獄出來後繼續連絡,就只是在一方是罪犯、一方是罪犯很想成為的作家身份下進行了一場超乎他們最初設想的坦率交談,罪犯談論著他的成長史、戀愛史、逃亡史…;作家也在不自覺中向罪犯吐露自己的成長過去、自己正在試著展開交談的女性以及愛情煩惱…。
我很喜歡這本小說,它很吸引人在於一頁頁的敘事文字勾勒出兩種不同人生的心靈公路牌,每一件他們吐露出來的事都曾經改變了他們的生命,不管是單車跨越美國讓作家放棄在銀行工作的想法或是罪犯為了與大他七歲的妻子在一起,選擇與母親與養父決裂來成就他心中的愛戀…,都讓人每翻一頁都思索再三,如果不是有一段距離的交談,兩名截然不同的人是不可能進行這樣親近的交談,像習慣說謊的罪犯向作家說出殺害妻兒的事、作家向罪犯坦誠自己被解雇的難堪想法以及他以前是如何注重工作留不下女朋友,看到最後作家本來同情罪犯在經濟壓力下殺了家人,到看到罪犯滿口謊言試圖將殺害家人的原因推給慘死的妻子後,兩人交流關係就劃下句點,各自走向自己的道路,而唯一能夠確認他們曾經交談的筆跡,就是一篇篇的回憶錄,裡面摻雜著罪犯從初戀的堅持、幸福組成的家庭到被他自己親手毀滅的悲劇。
【其他相關心得連結】
【內容簡介】
★雙視角書封設計:符合故事中兩位主角不同敘事觀點及情境配色之兩種版本,隨機出貨。
二○○二年二月,《紐約時代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特約作家麥可芬克爾(Michael Finkel)接獲了驚人消息─一名因殺害全家而遭致通緝的年輕男子,在墨西哥被警方拘捕到案,而他冒用的身份正是「麥可芬克爾」。
翌日,《紐時》刊登了編輯部啟事,內容解釋芬克爾因為一篇研究報導造假而遭受革職。在名譽掃地、走投無路時,那位盜用其名的殺人嫌犯克里斯汀隆戈(Christian Longo)喚醒了他的新聞直覺並顯露一絲擺脫臭名、搏翻身的契機。因此芬克爾前往奧勒岡林肯郡監獄,意圖挖掘真相,一段詭異又懸悚的關係就此展開─由專題報導轉變為心理鬥智,真相的本質既神秘、狡詐,謀殺、情愛與欺騙被交織為一場引人入勝之敘事。
宛如殺人回憶一般的層層回溯,當案情在兩人信件往返或訪談之間不斷翻轉而重複定義之時,彼此也被現實裡的道德、法律與社會體制所箝制,進退失據,原地盤旋。同一懸案由不同視角望去,產生了悖離的論述,唯一事實卻早已隨最初的屍體而逝去……
【作者簡介】麥可.芬克爾Michael Finkel
曾經走遍六大洲採訪報導,專題涵蓋非法獵殺野生大象、阿富汗衝突與以色列議題,以及全球器官黑市交易等等。文章發表於《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國家地理歷險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君子雜誌》(Esquire)、《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以及《紐約時代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他為《紐約時代雜誌》撰寫的海地流浪難民故事,榮獲利文斯頓國際新聞報導獎(Livingston Award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現定居於美國蒙大拿州西部。
P.S.
1.感謝凱特文化出版社給予試讀的機會。
2.本書出版日期:20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