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鴻溝 從貿易協定到伊波拉病毒,撕裂的階級擴大衝擊全球社會公平》是一本以美國經濟衰退歷史為主的不公平經濟學,書中從貧富懸殊的不公平性「1%所有、1%所治、1%所享」一路延伸至美國經濟大衰退原因來自於政策(伊拉克戰爭…)和社會現象(兒童貧困、醫療不公平、失業…)等,來說明經濟環境的不公平資源、財富分配會影響下一代的所得分配不均,同時作者也在書中提出自己對於改善經濟的建議,這也讓本書成了透視美國近代經濟史的書籍。
本書讀來有重返往日讀經濟學課本的感覺,作者在書中以自身專業緩緩道來貧富懸殊差距引來的不公平經濟學討論,而書中不公平經濟學著眼點以美國近代經濟史為主,有小布希時代替有錢人減稅的政策;雷根時代撤換聯準會主席,迎來兩波金融經濟泡沫…等針對政策影響美國經濟的評論,換而言之,就是以美國夢破裂拉開一個關於『誰殺了美國經濟』和『如何挽救經濟』的思想評論,而一路閱讀經驗可以感受到由時代軸帶來的美國經濟崩盤曾經讓多少人失去房子、失去賴以為生的工作,但受到政策、金融環境、貧富懸殊、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影響,形成了美國經濟一直是呈現下跌曲線,國家的財政支出負擔不斷上升的現象。
最後針對修復美國夢的部分,作者將視角從美國的崩壞經濟移向了海外正在不斷成長的經濟體國家,像非洲模里西斯提供了全國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中國則以快速城市化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這些國家經濟政策成了可以借鏡的範本,而認為可能呈現衰退的國家,有歐盟發行的歐元,在缺乏匯率調整機制下,可能會因為某些國家不景氣經濟或負債過多拖垮其他同為歐盟國家的經濟,這也是長久以來歐盟始終存在的問題,至於因貨幣貶值帶來龐大觀光人數的日本則有著人口老化、少子化的隱憂。
【其他相關心得連結】
【內容簡介】
面對日益嚴重貧富差距,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提出解答
貧富差距,經濟成長停滯,薪資凍漲,不是必然的結果,
是經濟管理不當、全球化,政策失當所造成。
無論全球化貿易有任何好處,肯定是加劇不平等的原因。
改革民主體制,使政府對公民負起更多責任照顧全民利益,
才能癒合大鴻溝造成的傷害,使國家回到共享繁榮的狀態。
作者史迪格里茲主要談不平等經濟學。闡述政治與經濟無法清楚切割。經濟不平等導致政治不平等,政治不平等的結果加劇經濟上的不平等,形成惡性循環。富豪的財富有賴於經濟持續成長,而越來越多的富豪開始意識到,當絕大多數人所得停滯時,經濟無法持續成長。
史迪格里茲在書中深討不平等已是全球的問題:
科技機器人取代勞工,還能再創造新的工作,尤其是好工作?
隨著中國、印度數以億計的人脫貧,國際間的貧富差距是否正在縮窄?
在美國每四名兒童就有一個過貧困的生活;西班牙與希臘約每六個有一個;澳洲、英國和加拿大約每十個就超過一個。這並非無法避免。有些國家已選擇較公平的經濟體。
高等教育機會不平等,美國大學生畢業時平均背負近三萬美元的債務,學生債務影響年輕人買車、購屋及結婚的決定。
自由貿易加劇不平等,不僅傷害普遍美國大眾,對於其它國家的民眾更加悲觀。
本書針對不平等的問題面向的起因及後果:討論重要的政策並檢視日本、印度、中國、等國家不平等的問題與對策因應。全球化無論對促進經濟成長有何好處,幾乎肯定會導致不平等惡化,尤其是因為我們的全球化管理相當失敗。
而經濟和全球化管理失當則與特殊利益集團在政治體系中發揮的作用有關,這個政治體系愈來愈代表頂層一%的利益。但是,雖然政治是當前麻煩的部分原因,我們還是只能在政治運作中尋找解決方案,因為市場本身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不受約束的市場將產生更多壟斷勢力,更多金融業惡行和更失衡的貿易關係。我們必須藉由改革民主體制,使政府對全體公民負起較大的責任並加強照顧全民利益,才能癒合大鴻溝造成的傷害,使國家回到共享繁榮的狀態。
【作者簡介】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有《不公平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失控的未來》(Freefall)和《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等暢銷著作。《紐約時報》和Project Syndicate的專欄作家,亦替《浮華世界》(Vanity Fair)、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和《哈潑雜誌》(Harper’s)撰稿。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住在紐約市。
P.S.
1.感謝天下雜誌給予試讀的機會。
2.原文書名:The Great Divide: Unequal Societie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Them
3.本書預計2016.04月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