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感想】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在想著似乎青少年霸淩的問題總是在我們生活裡反覆出現,正要準備進入青春期的人、成年後的人、或是家有青少年的人都會記得校園生活裡曾經在眼前出現的惡霸行為,這些人的行為不見得完全是正確的,有大多的時候都是為了昭顯個人利益所在的正義,而在《羊孩子》的書中,談的也是青少年時期裡常見的同學惡作劇引發的惡果,不過這裡沒有人員傷亡、沒有太多的情感包袱,有的只是深刻於心中的永恆傷害和規避責任的大人和惡作劇孩子。
《羊孩子》說的是在一個夏令營裡,由一群孩子分別挑選出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作為羊,即需要管教的對象,這些對象不一定是兇狠或是不服從團體意見的人,可能是無法融入團體或是言語表達失當的人,只是這裡被挑選出來的羊孩子很可憐,他們得先被其他人欺騙或是用暴力脫去衣服,然後將他們棄於荒島之上,在十二歲的年紀得被迫歷經這一切,這種背叛行為將成為心中永遠不去的傷害。但是書中的兩名主角沒有想像中的軟弱,他們在無可避免的衤果身相對後相互扶持逃出荒島,兩人展開流浪的行程,為了生存,他們兩人偷搶拐騙都做過,良心的譴責逼迫他們記下所有他們該還給別人的,而生存的渴望迫使他們做下愈來愈多偏離常規的事,到底存活是為了守法或是該因時制宜地打破規則呢?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定都是衝動嗎?不一定,因為孩子有時候也是大人的縮影,在書中看到大人的冷漠,羊孩子的女孩想盡辦法要聯絡上母親,得到的是敷衍的回應,她的母親完全不想要知道她在夏令營遇見了什麼,只痛恨自己的孩子為何無法順利融入人群之中,她的母親覺得孩子的問題比不上她在工作上的難題,直到孩子失蹤的消息傳來,她才明白工作再重要,也比不上她的孩子,而她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孩子交給她一無所知的人,夏令營的工作人員到主管沒有人向她告知實情,只想以孩子總是會逃離的理由來說服她,這就是大人世界裡的推卸責任,沒有人願意去承擔責任,大家只想把責任推離自己的身上,最好由當事者來承擔,只是身為母親的人也是軟弱的,她只能空等著孩子再度來電告知行蹤,繼續聽著夏令營的人敷衍她,她沒有想要去讓這群做錯事的青少年或是大人受到該有的懲罰,如果最終她的女兒再也回不來時,她的心境仍能夠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嗎?
大人的世界很冷漠,青少年的世界也不見得熱情,二名羊孩子在流浪路上遇見的大人都是不懷好意,面對他們曾經犯下的偷竊的罪都是信誓旦旦地要他們付出懲罰和代價,可是沒有問過孩子為何要流浪,為何要選擇這樣的方式存活著,連該為人民服務的員警在遇上羊孩子,都是面露得意的笑,竊喜自己抓到有偷竊行為的孩子時,怎麼不讓人感到心寒?對於生命,我們似乎很容易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逐漸變得愈來愈僵化,忘了生命該有的憐憫和同情,只剩下利我與利他的選擇,在書中的世界,羊孩子遇上的青少年雖不像大人那般冷處理,但是行為也是介於好與壞的邊緣,如果說夏令營的青少年都能為了惡作劇陷害自己不熟的熟面孔,那麼這群青少年就只是群以好玩之名行霸淩之實的危險份子,而給了羊孩子住宿一晚和金錢的另一群青少年就是給予羊孩子難得溫暖的人,他們以自身認定的正義對不知來歷的羊孩子伸出援手,希望他們能夠好過。
《羊孩子》在故事塑造上,以十二歲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周遭人群做了強烈的對比,父母親的冷漠是孩子眼中奢求的愛和出事時第一時間救助的對象,他們都承擔著父母親的期待,可是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在孩子的眼中成就了冷漠,作者以衤果身的惡作劇做為開頭時,不難想像是為了凸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對於性和異性的好奇,可奇特的是這些困住羊孩子的困境反而成為兩人從陌生人到熟識的關鍵,因為患難培養出革命的情感,羊孩子都希望自己和對方可以早日逃離這個可怕的世界,回歸最初的溫暖平靜生活,但是最終作者在羊孩子歷險記的後頭又留下一個未完的謎,到底羊孩子是否真的可以順利脫困?特別是在面對著大人世界的規則時,對於孩子的安置該置於規定之上或是可以因時制宜選擇對於孩子最好的處置方式。
P.S.感謝博識出版給予試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