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馬遼太郎
譯者:劉立善
出版社:遠流
【閱讀心得】
東軍的德川家康和西軍的石田三成為日本戰國時代劃下句點,豐臣秀吉死後就一觸可發的緊張局勢,在雙方陣營事前的充分準備之下,開始步步為營的攻防戰,只是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歷史戰役竟然在短短一天內就分出勝負,而其中西軍落敗原因不外乎是背叛、領導人的性格問題……,可是在司馬遼太郎《關原之戰》筆下,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有了另一種的樣貌,擺脫了硬漢形象,來到了人性化的一面,可見作者不僅是在史實方面做了解說,也同時融入了關原之戰相關人士們的逸聞,讓人讀來總是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很難去判定司馬遼太郎的《關原之戰》是屬於何種類型的小說,說它是歷史小說,又覺得本書在史實和時間點的敘述上缺乏嚴謹和激昂人心的心計攻略戰;說它是另類的戲說戰國,以作者的個人思維去剖析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兩人間的勾心鬥角又不是很恰當,因為在某些細節的陳述上,不見得偏向主觀論點,反而有種重現歷史場景的感覺,或許正是因為本系列作品比較傾向於白話和簡易瞭解的型態,才讓人即使在對日本歷史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對書本的人物和計謀留下深刻的印象。
終結亂世的戰役,從豐臣秀吉生前就開始規劃籌備,在豐臣秀吉繼承人年幼的情況下,各路人馬莫不摩拳擦掌等待豐臣秀吉逝世的那天到來,說來也是他的不幸,手下的戰國大名們個個心懷鬼計,從各個地方延攬人才,為想像中的霸業準備好一切,這群戰國大名角逐天下的雄心,為日本的戰國時代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像石田三成雖然戰敗,卻在後世流傳的史實裡留下了短歌吟:「三成擁有兩件寶,島左近與佐和山城。」石田三成和島左近的關係有點類似劉備和諸葛亮,不過雖有伯樂識千里馬,卻也無法阻擋伯樂命格裡無法稱王的命運。男人和男人間的爭鬥連他們身邊的女人也無法避免地被捲了進去,不過也因為亂世出英雄的道理,自然這群英雄身邊的女人,也一個個不遜色於她們的男人,也讓人見識到了領導人的性格將決定他們是否有資格稱王以及在天下霸主位子下的層層謀略堆積,畢竟他們的每一步都牽動著許多人的命運和影響國家未來走向,這也是為何豐臣秀吉即使統治了實戰派的戰國大名們,卻也無力抑止他們在他死後進行叛變和奪權的舉動,因為他們的雄心壯志早已淩駕了忠誠之上。
【內容簡介】
.關原之戰(上)
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東西軍在關原盆地對陣。誰能料到這場日本本土規模最大戰爭,竟然二十四小時內便分出勝負!此役宣告德川家康接收豐臣秀吉遺留的勢力,進而在三年後就任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
主戰場雖在關原,但此役牽動太廣,由東北到九州諸大名為求一族存續,或出於義憤私慾,各有盤算;而家康在吞忍數十年、奪取天下的最後關頭,自然縝密佈局,先行發動軟硬攻勢。
慶長三年太閤秀吉歸天,未久豐臣政權敗象蔓生。在此之前,注重經營治理的文官派與共打天下起家的武鬥派即時有齟齬。且看家康對於各方勢力如何獻媚安撫、挑撥離間,百般拉攏──戰爭,早在兵戎相見之前就已展開!
.關原之戰(中)
戰國末期地方諸霸頭角崢嶸,《關原之戰》綿密刻畫各人物的性格、心理、謀略與作為,其家族起源及興衰,鋪陳關原之戰從起因到終結的各個環節,決戰前後的派系鬥爭、政軍情勢,兩大陣營的攻防交錯。
深受太閤秀吉信賴的能吏石田三成,堅守故主遺命,輔佐少主秀賴;武鬥派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痛恨三成,逐漸為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籠絡。在家康率眾討伐會津藩上杉景勝途中,於野州小山舉行軍事會議,曾受豐臣家恩顧的諸武將一舉投入家康旗下,轉而對抗三成。
三成方面得知動態,亦積極密會連署,阻止其餘大名投向家康陣營,繼而包圍西軍總大將毛利輝元所在的伏見城,以近十萬兵力正式向家康宣戰!
【作者簡介】司馬遼太郎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原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六一年辭去記者工作,成為專職作家,慣以冷靜、理性的史觀處理故事,鳥瞰式的寫作手法營造出恢宏氣勢。一九九六年病逝後,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方法仍風靡無數讀者,堪稱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中譯作品有《新選組血風錄》《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宛如飛翔》《宮本武藏》《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鎌倉戰神源義經》
P.S.
1.感謝遠流出版給予試讀《關原之戰(上)(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