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路易.傅尼葉 (Jean-Louis Fournier )
譯者:黃琪雯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7日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閱讀感想 】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作者想要將兩個小孩藏起來不為人知的心情。擁有兩個殘障兒,並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可是對於其他人而言反而是件有趣的事,因為他們可以拿這件事大開玩笑或是流傳不堪入耳的八卦。或者應該說作者覺得擁有兩個障殘兒,自己得負很大的責任,畢竟遺傳這種事情並不是一人造成的,我想,對於他而言要寫出這一字一句的話,想必是覺得自己得為孩子做點什麼,有很多東西是他的孩子永遠不懂也不能理解的,可是透過文字的表達,讓他覺得自己隱藏在內心多年的想法,彷彿可以獲得昇華。
與其說為兩個孩子而寫,不如說是將自己為人父卻不能真正為人父的心情表達出來,照顧殘障孩童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如果你的孩子被醫生判定為永生殘障,那就真的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了!可是尚路易.傅尼葉整整遇到了兩次,在書中他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想,當自己的孩子永遠都只有軀殼會長大,可是他們的心智將永遠停留在小孩的時間時,身為父母的心一定都心碎了。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地方。
《爸爸,我們去那裡?》p26-27
爸爸,我們去那裡?
我們要開上高速公路。逆向開上去。
我們要去阿拉斯加。我們去摸熊,然後讓熊一口咬死。
我們要採蘑菇。我們去採一種毒蘑菇,然後做成一盤好吃的蘑菇蛋捲。
我們要去游泳。我們要走上一個很大的跳板,直接從那裡跳進沒有水的泳池裡。
我們要去海邊。我們要去聖米歇爾山。我們要在鬆軟濡濕的沙子上散步。我們會陷進流沙裡,然後一起下地獄。
當托馬問了一遍又一遍的「爸爸,我們去那裡?」作者的反應,從「我們要回家去了。」變成…我們要開上高速公路。逆向開上去…等話,可是他的孩子聽不懂,他只會不斷重覆一句話:「爸爸,我們去那裡?」最後,他只能認輸,覺得跟托馬在一起,永遠都不會無聊,因為他是搞笑大王。
《爸爸,我們去那裡?》 p54-55
聖誕節的腳步近了,我到玩具店去…但其中一個店員硬是過來招呼我。「是要替幾歲的孩子買玩具呢?」…馬修十一歲,托馬九歲…店員推薦我買科學性玩具給馬修…托馬,店員推薦我買一組拼圖給他…謝過他之後,我做了決定,還是跟往年一樣,買一盒積木給馬修,幾輛模型小汽車給托馬…當我走出店門口時,我瞥見這店員對他的同事做了個手勢。他手指著太陽穴,大概是說:「這個人秀逗秀逗…」
這個場景,有著父親對孩子的期望,也有著父親對孩子的失落,讓人感覺這個情況充滿了強烈對比的情感波動,因此,我的腦海中一直不停浮現這個場景,去推想作者當下的感覺,是痛恨、嫉妒或是失望、悲傷……
《爸爸,我們去那裡?》文字的描述並不算多,可是卻真實地傳達出身為殘障兒童父親的痛楚,他永遠都不可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問出「爸爸,我們去那裡?」以外的句子、能夠自己好好打理自己的一切、能夠正常的上學、讀書,他只能得到的是看著孩子受著苦痛地活著,看著孩子在受盡苦難後過世,看著孩子的記憶消失,到最後連那句「爸爸,我們去那裡?」都說不出來了。在這樣的悲痛下,作者選擇了以「自我調侃」的方式來面對生活上的痛楚,以詼諧的態度去面對未來,讓人在讀完「爸爸,我們去那裡?」,更能感受到一位父親對於兩位孩子永不熄滅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