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淑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7日
【試讀感想 】
閱讀《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時,我經常被字裡行間的濃濃的回憶與情感,給薰得心頭暖暖的,有時我都會覺得自己彷彿隨著作者的文字,一路走入過往的時光,那是個充滿美好記憶的時光,有著菜頭粿剛做好時的香味、剛出爐粽子的香味、旗魚鬆炒好的香味、魚丸熱騰騰出鍋的香味、麻油雞香噴噴的氣味、炒麵香味四溢的氣味……,還有著搓湯圓的趣味、用模型印出紅龜粿紋路的趣味、摘芭蕉葉做芋粿的趣味、親手綁粽子的趣味、親手包水餃的趣味、偷吃未煮熟生麵的樂趣…,過往記憶就從腦海深處緩緩流出,讓我不禁笑了起來,一道道令人身心都感到滿足的菜餚,都是我最美麗的回憶,也是我心目中永恆不變的幸福食光。
飲食除了提供溫飽與味覺的享受之外,同時也是情感傳遞的介面,那些超越言語無形的愛,都在阿嬤、媽媽的手中,落實為行動,一道道令人身心都感到滿足的菜色就此上桌,豬腳麵線可以去去霉運、適當地使用豬油可以讓胃舒服(別懷疑,我就有次莫名胃痛,後來聽從阿嬤的話,在一些菜裡加入豬油,沒有想到胃痛就神奇地消失了。)、麻油雞補充身體的熱量,香菇雞好喝又可以進補、三杯雞可以袪寒、紅燒獅子頭是我過往的一個溫暖記憶、藥膳鱸魚好喝而且簡單、四神湯補身體……,每道菜色都有其背後的故事,不管是在烹煮的時候,還是進食的時候,都讓我想到那份愛,那份來自關心與照顧的愛,當四季時節變化或是身體出了病變,總是會有那麼一道適時補身體的菜色上桌。
我家餐桌上的菜色並非總是一成不變,偶然會加點創意或是參考食譜做出不一樣的菜,可能是人的慣性使然,總覺得天天都吃一樣的菜,實在是讓人覺得難以下嚥,不換點不一樣的菜色,就提不起胃口吃飯,再說家常菜比起宴會菜總是耐吃多了,於是炒蒲仔、沙茶魷魚、羅宋湯、皮蛋豆腐、東坡繡球……的菜色,就陸陸續續地出現在家中的餐桌上。
記得遠赴外地求學時,我才了解到以往不在意的古早味,卻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滋味,每次回到家,總是要儘可能地將所有的菜色吃上一回,才能一解心頭之思念。
這本《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並不只是單純地記載著作者家中的日常飲食,同時它也是許多人心中『古早味』的代表,它代表的是台灣從以前到現在餐桌上的食光,更特別的是每道菜色的介紹後,還附有簡單的食譜與相關典故,讓人總不由自主地回想那些令人回味無窮的溫暖滋味!
P.S.
1.感謝遠流出版給予試讀機會。
2.閱讀完《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我想了很久才想出心得,因為書很好看,也讓我又吃了不少阿嬤的好料。可是心得就有點難寫,一直寫不出來,幸虧最後還是讓我想出心得了!再加上一些照片的拍攝,就讓我懷疑我以前是怎麼拍照的,為了拍區區幾張照片,我已經送走了少說兩顆以上相機電池的電,至少我現在的拍攝技巧應該是好多了吧!或者該說是有進步的空間(笑)。
引申閱讀: